姚安县“四面红旗”迎风飘扬系列报道之——美丽乡村红旗村
| 招商动态 |2018-03-08
美丽乡村红旗村
编者按:
从生态文明到乡村振兴,习近平曾多次描绘了中国乡村的美丽图画,习近平在2018年3月8日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特别要保护好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以多样化美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近年来,姚安县在加强乡村治理上下功夫,注重狠抓乡村清脏、治乱、增绿,打造出了一批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的美丽乡村。今天,我们推出系列报道的第3期—“美丽乡村红旗村”。
光禄镇光禄社区
历史文化名镇——魅丽光禄
历史文化的馈赠——光禄古镇之美
光禄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文化名邦”、“花灯之乡”的美称。光禄古镇古称姚州,早在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始置弄栋县,唐代设姚州都督府,南中统部,管辖包括云南省的中部、西部,四川南部和贵州西部等地区,史称“三川之门户、南中之锁钥、六诏之中枢”;元代设姚安路军民总管府,为云南的军政中心;清罢府为州,民国置县后更名光禄至今。因长时间作为军政中心,沉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被外界称作“一座姚州城,半部云南史”。
光禄古镇布局独特,从龙华寺连文昌宫至军民总管府接东关城门形成一条建筑主轴线,贯穿东、南、西、北四关连接四方,构成了“坤”字形的独特建筑布局。风格独具的“回”字型古老街道,历史悠久的军民总管府和张家大院,闻名遐迩的千年古刹龙华寺,著名的小邑拉花......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古老建筑,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
2004年光禄古镇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05年被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开发建设型的特色旅游小镇,2008年被国家发改委列为改革试点镇,2015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7年被列为全国特色小镇。
干群同心的结晶——美丽乡村之美
朝阳村是光禄古镇的西门户,村庄依山傍水,房屋错落别致。朝阳村内有段家大院、李家大院、赵家大院、村前有观赏荷花、村后有龙华古刹等重要旅游景观。近年来,朝阳村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机遇,积极配合搞好光禄古镇开发建设工作,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推进了村风民风的转变,使朝阳村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
朝阳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行土地规模流转,大力发展蔬菜、莲藕、畜牧产业。2017年种植蔬菜、莲藕500亩,粮食作物50亩,2017年全村出栏生猪720头、羊200只、大牲畜250头。为使群众多渠道增加经济收入,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私营经济,2017年全村有个体私营经营户92户,其中养殖大户5户,烤酒大户2户,交通运输25户,商品销售21户,蔬菜贩运营销10户,食品加工销售20户,外出务工人员150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农户经济收入稳步增长,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20元,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
观光农业的打造——荷塘庄园之美
自2013年以来,光禄社区积极谋划,配合镇政府做好荷塘庄园建设项目的征地等工作,完成了1000亩莲藕的种植,美化了古镇环境,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荷花节,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旅游观光,有效促进了光禄旅游业的发展。通过荷塘庄园的示范带动,光禄逐渐探索出了依托庄园经济,带动观光农业和旅游业同步发展的新路子,陆续出现了白塔山精品休闲庄园、蓝莓庄园、玫瑰庄园、芙蓉庄园、腊梅庄园、百果园、百牛园、百花园等庄园,带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
发展规划的引领——东关新区之美
在光禄社区和光禄古镇旅游开发中,始终不断探索,整合资源、因地制宜,聚合智力,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规划建设东关新区,打造光禄古镇的新大门。围绕“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定位,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景观农业,实现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向经营成果转化。
支部党员大会
感恩教育大会
“
围绕美丽乡村产业发展,依托荷塘庄园和朝阳滇味新村的交通优势,借助旅游业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总投资2.5亿元的高府林苑四星级大酒店、古镇的翻新修建和荷塘庄园的旅游优势项目,建成了生态休闲观光宜居古镇。依托片区内各村优势产业,按照形态上“小而美”、产业上“专而强”、机制上“新而活”的思路,因地制宜重点打造旅游小镇、宜居养身小镇、滇味小镇、荷塘小镇等特色小镇。
光禄镇草海村
民族团结促发展 美丽彝家气象新
建强基层堡垒 发挥党员作用
草海村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强化阵地建设。新建了村便民服务点,200多平方米草海四组文化活动室,1000多平方米草海二组文化活动室,解决了党员群众活动难、办事难困局,进一步夯实了党建基础,村级凝集力、战斗力显著增强,有力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
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引导群众共谋共建。2017年来,村党总支积极号召全村党员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要求各支部每个季度为群众办一件好事实事,全村6个支部91名党员积极响应,极大的改善了村容村貌,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
发挥村监督委的职能作用,督促群众维护美丽环境。2016年来由村监督委定期对村内外的环境卫生进行督促、检查、落实,实现了村容村貌的大转变,解决了农村“脏、乱、差”的固病,实现了与城区一样的环境卫生管理模式,达到垃圾不落地、不遗留直接上车拉走的效果,有力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
改善基础设施 提高人居环境
“
自搬迁以来,草海村积极协调各方争取项目资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已实现村道路全部硬化,户户通水泥路面,户户有电视、有户厕、有沼气池,三分之二以上农户有机动车,95%以上有太阳能洗澡室,户均住房面积220平方米以上,村容村貌干净整洁,庭院绿化美化。建成了搬得出、住得稳、能发展、迁居不丢民族文化特点的“民族团结示范村”,展现出边疆彝族聚居地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欣欣向荣的景象。
整治村容村貌 树立文明风尚
草海村在村“三委”的领导下,不断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着力完善草海村的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学校和卫生室、村庄绿化美化亮化、以及村容村貌和环境治理,有力改进了农村风貌。
通过村民一事一议,制定了《草海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草海村垃圾清运费管理办法》及一系列管理措施,为解决垃圾清运费,实行全村农户每年每户筹集垃圾清运费100元(养羊养牛户筹集150元),农户门前环境卫生实行“三包”,将垃圾上到垃圾车上。每周一、三、五由村委会组织垃圾车清运垃圾,并安排人员在星期天、星期二对部分公共区域卫生进行清扫,着力破除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固病。
突出民俗特色 彰显彝村风情
草海村委会
草海文化活动室
“
草海彝村的美丽乡村建设紧紧围绕“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成果,大力发掘民族文化,突出民族聚居的民族特色,保护传统民风民俗,把优秀的彝族文化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推动新时代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每逢传统民族节日和民间喜庆日子,彝家兄妹都在村中心花园、村民文化活动室载歌载舞,尽情展现“左脚舞”和“芦笙舞”的独特魅力,正是“阿哥跳穿千层底,阿妹跳破绣花鞋,跳得黄灰做得药,跳到天亮才快活”,保护了彝家的民族传统,丰富了乡亲邻里的闲余生活,更彰显了搬迁彝族聚居村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景象。
栋川镇东街社区
党建引领拓城镇 万众齐心建家园
党建领路“现”新貌
近年来,社区党总支培强组织、建好队伍,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开展棚户区改造房屋改扩建(翻建)558户,统建为风格统一、色彩一致的明清风格建筑,既古色古香又新颖别致,处处焕发着崭新的面貌。紧抓“扩城融商”及打造商贸物流中心建设东片区的机遇,征收土地1500余亩,新修建8条4公里市政道路、广场、休闲长廊、篮球场、大型购物超市,建设9个商住小区;修建硬化、亮化了三条街道和一个自然村的步行街。社区居民彻底告别了久居多年、狭窄破旧的街道、房屋,喜迁新居、走上大道,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增强了转型振兴的信心和艰苦创业的决心。
管人治污“扬”新风
无规不成圆,无矩不成方。东街社区在管理方面坚持“老规矩”与“新风尚”相结合的原则,围绕社区传统习俗,不断完善《居规民约》,大力开展辖区内居民房前屋后环境整治,认真落实“爱清洁、讲卫生”规定,对辖区范围内所有区域实行分段、分片、分区域,定人、定岗、定时进行全天清扫保洁,实现日清日洁;社区环境卫生、治水排污纳入城市保洁;供水管道和县城供水管网实现了对接和提升,用水安全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进一步提升社区品质、完善城区功能、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义务清扫
同心同德“绘”家园
“乡村建设的‘主人翁’是广大群众,最直接的受益者也是广大群众,社区能有如今的高颜值,少不了大家的辛苦付出。”东街社区主任王朝云表示,社区建设注重培育居民参与意识、家园意识,突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定期公示群众关心关注的党务、村务活动,方便村民行使监督权,共同推动社区事务的开展。2014年以来东街社区先后被授予“云南省绿色社区”荣誉称号、“楚雄州科普示范社区荣誉称号、“美丽乡村红旗村”称号。有的居民感慨道,全社区都变漂亮了,可不能给社区拖后腿,要爱卫生、爱干净,常怀感恩之心。道路修好了、群众致富了、家园变美了,美丽乡村理念立于心、践于行。
获得“云南省绿色社区”荣誉称号
适中乡三木村
共建美丽乡村 共享美好生活
科学规划布局美
近年来,三木村以建设新农村为契机,认真研究村情、谋划发展思路,通过项目带动、资源整合,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各类项目的聚合效应,先后实施了三木培龙大桥建设、三木村委会至适中乡政府河道治理、片区开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项目、三木美丽乡村建设等多个建设项目,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村公共服务更加均等,村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明显提升。 2014年三木村被评为州级文明村,2015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
重点整治环境美
受各种条件因素制约,生猪养殖是三木村群众发家致富的一项产业,2011年前的三木村是整个适中乡最典型的“猪粪村”,村内污泥浊水横流,猪粪、马粪成堆,住房破旧不堪。为改变这一现象,乡、村干部挨家挨户进行宣传动员,引导群众主动拆除旧畜圈房,支持美丽新农村建设。为推动工作有序开展,三木村成立了理事会,通过群众选举选出了理事会成员,并通过理事会与每家每户签订了拆除旧畜圈保证书及畜圈无害化处理承诺书,以保证旧畜圈房拆除及化粪池建设的顺利进行。
加大改治村貌美
按照“美丽乡村”建设要求,三木村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清洁工程等项目为载体,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加大资金投入,创新工作机制,组织实施环境改造工程、绿化量化工程和环境卫生整治,整村共建固定垃圾存点4处,垃圾箱10个,环境义务清理10人,基本做到日收日清。建设绿化面积约2000平方米,公共卫生改厕约120余户,通过开展综合整治、垃圾、排污沟、排污大箐、河道垃圾处理,推进人居环境的全面提升,三木美丽乡村呈现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
提升素质生活美
“
为提升三木村群众的整体素质,转变三木村广大群众生活方式,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三木村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把培育有素质、有文化、懂技术、会生活的新型农民作为美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并大力实施劳动技能培训、科技培训,深入开展诚信感恩、文明生活教育等活动,使群众的素质得到整体提升,为建设美丽幸福三木打下坚实基础。
太平镇各苴村
打造美丽新家园 彝村旧貌换新颜
整合资源 建设新村寨
以太平镇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和美丽宜居乡村省级重点建设村项目为平台,各苴村加大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整体改善村庄面貌。一是科学编制建设规划。以打造美丽宜居新彝村为目标,对村庄建设进行整体规划,立足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对村庄布局、功能配套、施工建设等高标准规划、高起点起步。二是突出农房风貌改造。按照既注重突出彝族民居特色,又注重满足农户经营、生活功能的要求,对全村203户农村危房改造,群众住房条件显著改善,全村消除D级住房。三是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整合各级新农村建设、农村公路、乡村旅游等项目资金2347.95万元,对村庄道路、给排水、绿化、人畜分离养殖等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建设,建设民族特色广场,实现民房宜居、道路硬化、街道亮化、沟渠净化、环境绿化、村庄美化。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硬化全覆盖,户户通自来水、通电、通广播电视,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全覆盖。
优化结构 共奔富裕路
各苴村把生态优势和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群众脱贫增收奔小康。一是特色产业富村民。积极推进“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建设,全村发展黑山羊养殖户183户,黑山羊存栏达4806只,户均达26只,实现年出栏1246只,2016年畜牧业收入达99.68万元,同比增长20.8%。全村重楼种植户达107户,面积达12.2亩,实现农民增收250万元。发展红梨种植426亩、续断种植417亩,合计产值104万多元。二是集体经济聚合力。投入48万元财政扶贫开发资金和专项资金,成立肉牛养殖合作社、中草药种植合作社,由村集体统一经营,增加集体收入。三是农业保险降风险。2015年,省委政研室筹集资金10万元,在各苴村率先探索山药、魔芋、白芸豆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2016年农产品市场价格大幅下滑,186户农户获得了15.6万元的理赔。四是就业培训谋出路。整合农业、扶贫、人社、科技等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资源,开展菜单式就业培训,2013年以来全村共投入5万元,累计培训贫困人口200余人,为群众自主创业和自主择业搭建更好平台。多年来,全村省外务工人数保持300人以上,大大增加群众打工收入。
美化家园 打造美乡村
“
各苴村突出重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一是精神引领转民风。加大对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建设,绘制高标准文化墙,将农耕文化、乡风民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展示,既美化村容村貌,又在潜移默化中教导群众正确的思想认识。二是卫生保洁改习惯。实施美丽宜居乡村省级规划示范村,完善垃圾箱、垃圾站等配套设施建设。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七改三清”整治为契机,2016年共建成卫生户厕72户。积极发动村民参与环境卫生整治,清除房前屋后、村间道路、田间地头、河段箐谷的卫生“死角”,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三是项目建设安民心。挂包单位省委政研室协调208万元的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省级示范村建设项目资金,对村容村貌、排污沟渠进行了治理;协调320万元资金,对大村路段威胁23户农户270多人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治理;有效推进投资208万元的山区节水灌溉工程,为发展现代节水农业奠定良好基础。
规范管理 齐心谋发展
各苴村狠抓村干部作风,提高村民议事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不断深化党务、村务公开,推进村便民服务中心和村便民服务室建设,逐步实现了“民事村办”。制定《各苴村村规民约》,村庄建设和管理不断规范。通过农村社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村民对村务公开的满意率达99%,村民对两委班子的满意率达99%。增强该村班子凝聚力,群众向心力,干部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经济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形成了各苴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
习近平的美丽乡村“话中画”
永远跟党走
感谢您的关注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